魏征家乡考据
-
魏徵是唐代巨鹿人,唐代巨鹿为今邢台市巨鹿县,唐代邢州(今邢台市)也曾改名为巨鹿郡,遍观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至今的历代史志、碑铭、家谱、铁像、祠堂、诗文等,关于魏徵是巨鹿人的记载,多如牛毛,因此魏徵是今邢台市巨鹿县人,是没有疑问的。
唐代记载 唐代吴兢《贞观政要》中记载:魏徵,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 唐代欧阳询书《唐京兆开元寺钟铭》碑刻铭文中记载: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魏徵撰。 唐代杜淹《文中子世家》中记载魏徵是巨鹿人 唐代《九成宫醴泉铭》也记载魏徵为巨鹿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贞观政要》等这些唐代成书的文章要比五代时的旧唐书和宋代时的新唐书早几百年。因此更有权威和参考价值。
五代记载 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魏徵本传》中记载:生于周大象庚子,名征,字玄成,巨鹿(今河北巨鹿)人。
宋代记载 比欧阳修的新唐书早约100年的《太平寰宇记》中记载:魏徵是巨鹿人 和欧阳修编著的新唐书同时代的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记载魏徵为巨鹿人。
元代记载 元代大学士虞集所撰《顺德路魏文贞公宋文贞公祠堂记》说记载魏文贞公征是顺德路巨鹿9今邢台巨鹿县)人。 元代王守正所编《道德真经衍义手抄》记载:“宰相魏徵,钜鹿人也。时上疏谏之”钜鹿即为今邢台巨鹿。
明代记载 明代巨鹿县《魏相祠记》中记载:此巨鹿为公桑梓,铜马之墟,印垄榛莽。 明代顺德府建造有《三文贞公祠》,在祠堂记中也明确记载魏徵是巨鹿人。 明代《顺德府志》、《巨鹿县志》均记载魏徵为巨鹿人。
清代记载 一、 清代台州市《魏氏宗谱》 清代台州市《魏氏宗谱》记载魏徵为顺德府巨鹿人,“魏徵厥里居固直隶顺德府钜鹿县人”,直隶顺德府钜鹿县即为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浙江省台州市魏玉生先生于2004年给邢台巨鹿县来信谈:“我在一份资料上看到有关魏徵故里的争议,现将我们台州魏氏族谱中的记载,提供给你们参考。 1、台州魏氏在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修谱序言中记载:‘魏徵厥里居固直隶顺德府钜鹿县人’(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 2、台州魏氏始祖魏宗谅是魏徵的曾孙,也是钜鹿县人。其《魏氏族谱》中记载:“魏徵子叔瑜、孙华、曾孙宗谅。族谱中记载魏宗谅的家乡是‘直隶顺德府钜鹿县’。” 这封信已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魏徵故里是现今之河北省邢台市钜鹿县。同时也揭开了一个谜,即《贞观政要·魏徵传》载:“魏徵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其“近”在何时?据查《贞观政要》约成书于720年。而魏宗谅于公元710年之任台州刺史。由此推断则徙家当为710至720年之间,方可谓“近”。 二、清代光绪年间兰溪市《魏氏家谱》 清代光绪年间兰溪市《魏氏家谱》明确记载,兰溪魏姓始祖系唐代名臣魏徵,出于巨鹿郡(唐代巨鹿郡为今邢台市),这套家谱共分四卷,前三卷为清光绪年间的印刷本,后一卷为手写本。据介绍,该家谱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代光绪二十四年,家谱记载了初唐至清朝光绪年间兰溪游埠魏家村魏姓家族的繁衍、生息情况。家谱中不但有魏徵等家族中名人的介绍及画像,还收录了清代皇帝对魏家所下的诏书。据家谱记载,魏姓最早出于河北巨鹿郡(今邢台市),而兰溪魏姓则是在宋代由福建建宁迁入。
民国发现 民国时期北宋邢州巨鹿古城发掘出唐代时期的巨鹿魏徵祠堂和魏徵铁像也证明魏徵是邢台巨鹿人。 1918年,河北邢台巨鹿县遇大旱.漳河水干.民众打井自救.无意中挖出大批古陶瓷.顿时引起国内外轰动.知识界与考古界极为震惊.天津博物院于1920年亲临巨鹿进行考古调查,1921年,北京历史博物馆对巨鹿故城三明寺进行正式发掘。 考古发现:钜鹿城南门内路东靠北有一处唐代建筑物“魏徵祠堂”,祠堂内有唐代所铸的魏徵铁像。有人要发掘该祠堂。因南门外有一小村村民皆姓魏,言称为魏徵后人,前来阻止发掘,所以保存未毁,解放后魏徵铁像不知所踪。
《辞海》记载 1999年版《辞海》对魏徵词条进行了修改:“魏徵,唐初政治家。字玄成,巨(钜)鹿人,后移居相州内黄。”依据不再是新唐书也不是旧唐书,而是《贞观政要》,可以说魏徵故里是巨鹿得到专家一致认可,也还了邢台巨鹿一个清白。 和邢台多如牛毛的史志、家谱、碑刻、诗文、祠堂、文物等都记载魏徵是巨鹿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馆陶县地方史志和文物在明代以前对魏徵毫无记述,同样晋州的地方志最早记载魏徵的也是在明代,之前无任何文物可考,但是关于魏徵是邢台巨鹿人的记载则跨越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的各种史志、家谱、碑刻、诗文、祠堂、文物等,这些都明确而清晰的说明魏徵是巨鹿人。
- 魏征 魏征(580─643),唐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玄成,魏州曲城(故址在今山东掖县东北)人,一作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人。少孤贫,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密败,投唐主李渊,自请安辑山东,擢秘书丞,后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舍人。建德败亡,入唐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太宗重其才,擢为谏议大夫,历官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封郑国公。任职期间,敢于犯颜直谏,劝诫太宗居安思危,兼听广纳,轻徭薄赋,躬行俭约,对实现贞观之治颇有贡献,为一代名臣。曾主持校定秘府图籍,主编《群书治要》,撰《隋书》序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总论。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ix8.net//wenzhang/1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