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_龙韬立将例证
-
查阅典籍:《六韬》——「六韬·龙韬立将」原文
“军不可从中御”,“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给予将帅以充分的信任和机动指挥的权力,是作战指挥上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否则,如果国君从中干预掣肘,对待帅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必然会干扰前线将帅的决心和计划,从而导致战争的失败。古今中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很多,魏文侯任贤拒谗、临阵不易将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东周威烈王十八年(前 408 年),魏文侯任命乐羊为大将,率军讨伐中山国,乐羊率领军队攻入中山国后,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进展十分缓慢,用了一年时间,仍没有取得胜利。因此国内流言四起,蜚语纷纷。有人说:“乐羊无能,应尽早撤换,以免劳民伤财,徒损国威。”有人说:“乐羊本是将才,久战不决,必定是别有用心,用意拖延。”更有人说:“乐羊是利用时间争取民心,以便在灭亡中山后自立为王。”还有不少人上书说:“常言虎毒不食子,而乐羊竟能忍心吞食自己的亲生骨肉,这种人如不趁早撤换,必将养虎为患。”魏文侯听到这些流言蜚语,看了这类奏章,心中暗想,乐羊在开始进攻中心国时,他的儿子被中山国王烹杀,并将羹汤送给乐羊,乐羊毫不迟疑地尽饮一杯。这一举动,只是为了表明对我的忠诚和必胜的决心,这样的人决不会背叛我。我如轻信流言,临阵易将,不仅会使大将蒙冤,更重要的是贻误军机。于是,便将那些奏章放入一个匣子中,照旧给乐羊补充兵员,输送给养,支持乐羊继续进攻。随着时间的推移,检举乐羊的奏章也越来越多,魏文侯认定全是捕风捉影的不实之辞,照例放入匣中。时经三年,
检举信件竟装满了整整一个匣子。
乐羊苦战三年,终于取得胜利,灭亡了中山国。他带领军队回朝后,魏文侯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庆贺胜利。在宴会上,乐羊自觉劳苦功高,满脸喜色,频频举杯,并等待文侯封赏。但文侯绝口不提封赏之事,直到宴会结束时,才令人送给乐羊一个匣子。乐羊认定封赏定在匣中,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打开匣子一看,既无加官晋爵的诏旨,也没有金银珠宝之类的贵重物品,只有满满一匣书信。乐羊看完全部书信,心情激动不已,自言自语地说:“没有文候的信任和支持,我乐羊早就身陷囹圄,哪能得到今夫的战功呢?”随即穿上朝服来到王宫,一见文侯纳头便拜:“微臣浅薄无知,只想到自己出生入死的功劳,却不知大王信任和支持的重大作用。如今才知灭亡中山全靠大王的英明决策,乐羊不过略尽犬马之劳而已!”魏文侯见乐羊收敛了恃功倨傲的情绪,才重重地奖赏了他。魏文侯任贤拒谗、信任将帅的事迹,常为后人所称道。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至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而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鹜,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武王曰:“善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ix8.net//wenzhang/4340.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